在生活的烟火日常里,厨房是我们获取美味与能量的地方,调料则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魔法元素。可谁能想到,那常见的调料竟可能与国人健康的一大危机紧密相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厨房里的“隐形杀手”,以及它背后隐藏的重大健康隐患。
卢大叔,一位普通的52岁中年男子,每天过着平凡的日子。一年前的体检,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体检报告上,那高达180的血压值,就像一个红色警报,闪烁在他眼前。医生郑重地建议他复查,进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卢大叔也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平日里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怎么可能就有严重的疾病呢?而且,听说降压药一旦吃上就不能停,这让他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他的认知里,没症状就意味着没病,于是,他将医生的叮嘱抛在了脑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卢大叔依旧保持着以往的生活节奏。直到今年的一个早晨,当他像往常一样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开启新的一天时,却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的感觉如潮水般涌来,伴随着剧烈的头痛。那种疼痛,仿佛有一把锤子在他脑袋里不停地敲击。家里人看到他这副模样,顿时慌了神,急忙开车送他去医院。一路上,卢大叔紧闭双眼,双手紧紧地抱着脑袋,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到了医院,医生迅速为他测量血压,结果令人震惊,血压竟然飙升到了200。随后,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卢大叔患上了脑梗。
脑梗,这个医学上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其实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脑部的供血出现了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坏死、软化的情况。在所有的脑卒中类型中,脑梗的占比高达80%。根据世界卒中组织在《国际卒中杂志》发表的2022年全球卒中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的缺血性卒中(脑梗)人数超过760万,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330万。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同样不容乐观,一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数高达287万,发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脑梗的发生呢?其实,脑梗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酗酒、肥胖、冠心病、休克、血压下降过快、饮食不均衡、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等,都可能成为脑梗的导火索。而在这些因素中,高血压更是被视为导致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曾在文章中介绍,在临床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脑梗都与高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高血压为什么会诱发脑梗呢?这要从高血压对血管的影响说起。高血压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长期作用在血管壁上,使得血管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血管内皮就会受到损伤,这就给了胆固醇等物质可乘之机,它们会逐渐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动脉时,就会导致脑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一旦脑动脉被完全阻塞,大脑组织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脑细胞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最终引发脑梗死。
不仅如此,血压的高低与脑卒中的风险以及死亡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上升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发病风险就会提高49%;舒张压每上升5mmHg,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则会提高46%。同样,血压升高,死亡率也会随之上升。临床实践发现,即使是微小的血压差异,也能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比如,收缩压仅仅下降2mmHg,心脑血管的风险就将会降低10%。这足以说明,控制血压对于预防脑梗是多么的重要。卢大叔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他因为忽视了高血压的危害,没有及时控制血压,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脑梗,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急症,它有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上,脑卒中已经成为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幸存者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后遗症。这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想象一下,原本健康的人,突然因为脑梗而失去了行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时刻照顾,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既然高血压是脑梗的首要危险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当身体出现以下几种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
头晕、头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脑梗发生时,脑部的血流会中断,脑组织因为缺血而软化坏死,这种情况就会引发头晕头痛的不适。有时候,这种疼痛还可能在夜间将人痛醒。尤其是在冬春季,气温较低,这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清晨时段更是危险。所以,老年人在这个时候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保暖,避免血压因为气温的变化而出现波动。
困乏、嗜睡也是脑梗的一个预警信号。脑梗患者的大脑由于缺氧,尤其是呼吸中枢缺氧时,就会出现困乏嗜睡的表现。随着脑动脉硬化的不断加重,动脉会变得越来越狭窄,这会进一步加剧脑缺血缺氧的情况。据统计,有80%的患者在脑梗发作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天的情况。如果你无论怎么睡,都还是觉得困乏无比,那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短暂视力模糊同样不可忽视。当脑梗发生时,大脑的血流中断,这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视神经,导致视神经短暂缺血,从而出现视力模糊或视野受损的症状。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在一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此外,视网膜短暂性缺血还可能引起眼前一过性黑曚的情况,这种现象通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后也会恢复。但即便如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身体一侧麻木也是脑梗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脑梗通常只影响一侧脑半球,所以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侧肢体麻木乏力等情况。随着脑梗面积的不断加大,这种短暂的一侧身体麻木将会发展为持续麻木,可能会出现在面部,也有可能是四肢。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体一侧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麻木,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是脑梗的前兆。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血压忽高忽低。当大脑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时,患者的血压会明显升高;若是小面积梗死,则血压变化可能不大。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出现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情况,一定要警惕脑梗的发生。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与高盐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几年前,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分析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发生率位居全球首位。很多高血压患者虽然知道要少吃盐,但在生活中,除了盐本身,还有一些“隐形盐”食物容易被忽视。
比如腌制食品,像腊肉、香肠、腌菜等,这些都是经过大量盐腌制而成的。它们的盐含量通常都比较高,经常食用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还会损伤血管,进而诱发高血压,提高脑梗的风险。想象一下,那一块块色泽诱人的腊肉,或是一根根风味独特的香肠,虽然吃起来美味可口,但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健康埋下隐患。
再看看调味酱料,像味精、鸡精、酱油、蚝油等,这些常见的调味品中都含有隐藏的盐。2g味精、3g鸡精、5g酱油和8g蚝油的钠含量,其实就和1g钠盐相当。还有各种酱料,如豆瓣酱、甜面酱、辣酱等,以及吃起来不咸的沙拉酱、番茄酱等,它们都是隐形的“盐大户”。我们在烹饪或是吃一些加工食品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摄入了过量的盐。也许你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酱料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你的血压。
除了这些,还有部分蔬菜也含有较高的钠含量。茴香,虽然它能增进食欲,但每100g茴香的钠含量高达186.3mg,相当于0.5g食盐,是典型的高钠蔬菜。奶白菜,它有清热解毒和通利肠胃的优点,但钠含量也不容小觑,一般100g奶白菜中钠盐就有170.2mg。牛皮菜,可能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但它的钠含量同样很高,100g中钠含量260mg,建议大家少吃。茼蒿也是如此,100g茼蒿中钠含量为161mg,钠含量超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要谨慎食用。
脑梗,这个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伤害。但它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能够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的摄入,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少熬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忽视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健康,远离脑梗的威胁,拥抱美好的生活。